环卫工坚守一线21年 坚持革新累计节约150多万元
陈松华,男,1966年10月生,中共党员,河南省漯河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中转站运行部维修班班长。自2002年参加环卫工作以来,陈松华始终坚持“宁愿一人脏,换来万家净”,维修垃圾转运设备2万多台次,先后穿烂工作服100多件,戴坏手套1万多副。同时,他还刻苦钻研专业技术,实施转运设备方面发明和技术革新30余项,累计节约经费150余万元,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坚守维修一线21年 缘于对环卫工作的痴爱
2002年,当时还是乡村电工的陈松华被招聘到漯河市环卫处(现为漯河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)工作,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不久就成为市环卫处的电工和电焊工。当时,漯河市每天要处理垃圾500多吨,如此大的运转量,中转站的机器设备及清运车辆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,陈松华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故障一线。“晚上9点左右,我试着给陈师傅打个电话,原本想让他第二天早点来修,没想到挂电话不久,他就开着工具车到了现场。”2019年一个深冬的晚上,嵩山路中转站垃圾楼中门出现故障,这可把管理员急坏了,想尽了方法也关不上,无奈之下,只好向陈松华求助。接到电话后,陈松华立即赶到现场开展紧急抢修。他手拿电笔一点一点的量。鸶霾课慌挪,情急之下手套也没戴。不知不觉过去了4个多小时,当找到故障并维修好后,他裸露的双手已冻成了红肿的“萝卜”。
管道疏通是陈松华工作的常态。2018年6月的一天,他在建设路垃圾中转站巡查时发现中转站里污水要溢出池子。他二话没说打开储污池井盖,就要下到储污池里,池内严重缺氧还会有毒气,管理员急忙拉着他说;“陈师傅小心点呀!”“我是一名党员,关键时刻我得先上。”陈松华说着,就掀开污水池盖子,在短暂通风后,他系上安全带,深吸一口气下到井底。4米多深的池子又热又臭,气味令人窒息,陈松华适应了一下井中的情况,立即进行排查,不一会儿就喘不过气来,于是赶快爬出井口,缓缓劲后又下去了。就这样爬上爬下,一连工作了2个多小时,终于打通了沉淀池和污水池间的连接部位,疏通了管道。上到地面时,感觉小腿有点痛,低头一看,右小腿不知什么时候被铁丝划了一道口子,鲜血正顺着小腿往下流。他用清水简单冲洗一下,喷了点酒精,就急匆匆往下一个站点去了。在场的群众都被他的行为所感动,纷纷称赞他是当代的“时传祥”。21年来,陈松华奔波在全市各个垃圾中转站点,经常是满脸汗水、浑身油泥,衣服如泥塘里捞出来,又湿又臭,家人劝他不要这么拼,他总说:“为了城市的清洁,值得!”
小发明节约150余万元 把公事当家事精打细算
21年来,陈松华始终秉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,凭借着一股拼劲儿和韧劲儿,一次次让清运设备“起死回生”。在高空维修作业中,维修行吊更换减速箱和电机,有时需要六七人才能把电机拉到上面,行吊上面空间小、离地面有6米的高度,而且还要在上面抬着200多斤重的设备,不但组装非常困难,而且非常危险。“必须想法解决这个难题。”2015年,不肯服输的陈松华决定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。他不顾蚊虫的叮咬,饿了啃一口剩馒头,困了用冷水冲把脸,熬了3个通宵,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,他终于攻克了难关,做成了一个轻便灵活的电动吊件,既省力又安全,身边的工人师傅都赞叹:“还是这个家伙儿方便!”2018年7月份,一个中转站的液压油缸发生故障,有的厂家说干不了,有的厂家嫌维修太麻烦,要换新的,张口就要4万元。陈松华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,带领同事连续奋战了4天半,硬是维修好了设备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10年来,他的小发明、小革新有30多项,累计为单位节省维修费150余万元。
除了在工作上兢兢业业,陈松华还特别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,时常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心得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,精心指导他们工作。在陈松华的带动下,维修班团结一心,工作认真负责,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。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陈松华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,维修设备5台(件)以上。为了人民群众能有更加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,他永远冲锋在垃圾转运设备维修的第一线。